专题:深远海养殖装备与技术

  • 网衣水动力载荷影响因素分析

    范亚丽;赵战华;俞俊;吴澜;

    [目的]为充分了解波浪和水流等环境因素以及网衣密实度等网衣自身因素对网衣水动力性能的影响,获取可靠的网衣水动力载荷预报方法,[方法]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在波流水槽中开展波、流和波流联合作用下的网衣水动力试验,研究网衣在多种影响因素下的水动力载荷性能。[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与波浪和海流相关的环境因素以及网衣密实度等与网衣自身属性相关的参数对网衣的水动力载荷均有明显影响;在规则波和波流联合试验中,网衣水动力载荷时历曲线呈现出与波面同步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波流联合作用下流体质点速度具有明显的叠加效应,直接导致网衣的水动力载荷明显高于波、流单独作用时的结果。[结论]研究成果可供后续各影响因素与网衣水动力载荷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参考。

    2025年05期 v.47;No.339 1-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 船型桁架式网箱结构强度分析

    尹光荣;田云杰;汪蔷;袁玉杰;

    [目的]为了保证养殖网箱的结构安全性满足要求,以船型桁架式网箱为研究对象,开展网箱结构强度分析。[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网箱的数值仿真模型,基于设计波理论计算网箱波浪载荷,以不同设计波载荷为输入,分别对管件结构、节点结构和板架结构进行强度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风暴自存工况下,最大应力出现在网箱底部舱壁板;在迁移工况下,最大应力出现在网箱艏部折角区域。[结论]在风暴自存工况和迁移工况下,网箱的结构屈曲强度均满足规范的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网箱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47;No.339 7-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7K]
  • 以挪威深远海养殖装备经验探索中国深远海养殖装备发展路径

    崔璨;

    [目的]为促进我国深远海养殖装备可持续发展,[方法]对挪威深远海养殖装备的技术演进和创新实践进行分析,并对我国深远海养殖装备的发展现状和技术创新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我国深远海养殖装备发展建议和路径。[结果]结果表明:挪威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的成功经验可为我国提供宝贵借鉴。面对存在的差距与挑战,我国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强化产业链协同,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以实现深远海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结论]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深远海养殖装备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2025年05期 v.47;No.339 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5K]
  • 科技装备型海洋牧场发展路径

    王毓江;

    [目的]为促进我国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方法]从我国典型海域环境出发,对不同海域在科技装备选型、养殖模式和系统构型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因海制装,因域施策”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基于智能平台与大数据驱动的全海域海洋牧场监测管控体系。[结果]结果表明:遮蔽海域适宜推广智能化底播养护与中小型浮筏系统;半遮蔽海域适宜布局模块化工程网箱与智能化栖息地营造平台;而开放海域则适宜发展抗风浪超大型智能化深远海平台,以实现远距离、远程化、全生命周期渔业作业。[结论]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蓝色粮仓”战略和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2025年05期 v.47;No.339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船舶设计、船舶结构和性能

  • 矩形月池内流体的固有频率及波幅对2阶共振响应的影响

    徐望;马宁;史琪琪;

    [目的]针对极地深海科考船月池流固耦合共振问题,[方法]以某极地深海科考船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池模型试验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计算,研究该船矩形月池内流体的固有频率和共振特性。对不同入射波频率下月池内流体的运动状态和频率分布进行分析,并观察月池内波浪的线性共振和二次波激励下的共振现象。[结果]研究结果表明:CFD数值模拟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月池内的波浪始终包含一个活塞共振分量,且在特定的入射频率范围内,波浪会表现出“拍频”模式;随着入射波幅的增加,月池内的非线性2阶响应强度逐渐增大,且与入射波波幅的平方线性相关。

    2025年05期 v.47;No.339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 薄膜型围护系统强度评估方法

    冯琛涵;王知谦;袁昱超;唐文勇;

    [目的]为了准确评估薄膜型围护系统的结构强度,提出一套完整的、易操作的薄膜型围护系统强度评估方法。[方法]以Mark Ⅲ薄膜型围护系统为研究对象,参考美国船级社(ABS)、挪威船级社(DNV)、法国船级社(BV)和英国劳氏船级社(LR)等4家船级社规范,对围护系统进行合理简化,建立主屏壁与绝缘层耦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大范围与小范围有限元模型的应力和变形计算结果,验证单节点模型的可靠性;根据《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对围护系统可能受到的载荷进行总结和评估,得到全面的加载工况,分构件、分方向对围护系统进行强度评估。[结果]研究表明:最危险的评估工况为降温冷却、压载航行和碰撞;温度和压力对围护系统响应的影响远大于其他载荷;主屏壁受载发生局部应力集中会使胶合板的最大应力出现在主绝缘层内,并非次绝缘层底部。[结论]研究成果可供新型薄膜型围护系统的强度评估参考。

    2025年05期 v.47;No.339 21-3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9K]
  • 基于改进TISM的舰船装备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陈成;王果;韩灿;张祥瑞;何秦;张修远;

    [目的]为了提高大型舰船复杂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基于改进完全解释结构建模法(TISM)的舰船装备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方法]为了有效应对专家意见的差异性及不确定性,将经典TISM拓展到群决策情境,并根据“群决策结果的有效性由专家共识的达成程度衡量”的基本假设,建立群体一致性验证模型和群体一致性改进模型。[结果]结合舰船装备环境条件适配性指标体系构建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所提方法适用于指标数量众多、关系结构复杂的舰船装备指标体系构建问题,能为舰船设计和评价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05期 v.47;No.339 32-40+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 船舶工程计算软件模型数据交换标准体系框架及应用

    王丽荣;黎庆芬;孟凡冲;李明;李旭;王磊;

    [目的]我国船舶工程计算软件模型数据交换格式和接口标准缺失,导致软件产品数据格式不统一、接口不兼容、数据互联互通困难等问题突出,需要针对船舶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模型数据交换标准。[方法]在分析相关行业模型数据交换标准体系框架特点的基础上,吸收它们的优点制定船舶工程计算软件模型数据交换标准体系框架。结合船舶三维设计与描述性规范校核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场景,制定船体结构二维模型数据交换格式,即SSD-2D格式。[结果]采用SSD-2D格式实现船舶三维设计软件NAPA Designer与中国船级社描述性规范校核软件COMPASS-SDP之间的模型数据交换,验证船舶工程计算软件模型数据交换标准体系框架的可行性。[结论]通过建立统一的模型数据交换标准,对加快基于数字模型的厂所协同研制体系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船舶行业整体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

    2025年05期 v.47;No.339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船舶动力、推进装置和辅机设备

  • 基于CFD数值仿真的延迟型高度阀稳态性能

    艾佳;蔡一庆;王瓅楠;范学京;李罡;付翔;

    [目的]船舶空气弹簧隔振系统需保证设备与管路等附属结构的相对位移在一定范围,以避免受到外界冲击时出现系统级的损伤。目前主要采用机械式限位装置实现极限位置控制,灵活性差。高度调节阀通过感知对象相对位移变化,主动对空气弹簧充放气实现负载位置的稳定调节,由于灵活性强、可靠性高,在轨道车辆中已广泛应用。[方法]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建立延迟型高度阀高精度仿真模型,探究不同参数下阀门的稳态流量响应特征;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建立阀门设计参数与性能之间的映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阀门流量随前后压差呈线性增长,而随环境温度呈单调下降趋势;在阀门开度为0~5%,输出流量急剧增加,后趋于稳定。进一步分析发现,阀门前后压差对输出流量的影响最大,环境温度影响次之,阀门开度影响最小。[结论]研究结果为延迟型高度阀在船舶空气弹簧隔振系统的拓展应用提供了自主化和正向设计依据。

    2025年05期 v.47;No.339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 甲醇电控喷油器响应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王广泽;李美斯;范立云;魏云鹏;董伟杰;李屿明;

    [目的]在“双碳”背景下,甲醇作为替代燃料能够实现低排放燃烧,为了使甲醇燃料能够更适用于柴油机,响应特性是甲醇电控喷油器喷射性能的决定性因素,而对其参数的合理选择则是提升其响应特性的关键所在。[方法]为了提升甲醇喷油器的响应特性,基于AMESim液力仿真平台搭建甲醇电控喷油器的一维仿真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系统参数和结构参数进行单因素研究分析,探究各部分参数对电控喷油器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出开启和关闭响应时间影响因子占比情况。[结果]结果表明:甲醇电控喷油器的响应特性受喷油器多个结构参数共同影响,其中回油孔流量因数对喷油器响应特性影响最大,绝对值占17.5%;进回油节流孔直径、轨压和进回油孔流量因数等参数对开启响应时间影响程度较大,控制柱塞直径、进油节流孔直径、回油孔流量因数和轨压等参数对关闭响应时间影响程度较大;轨压对开启响应时间影响程度最大,且呈负相关,数值为-20%;回油孔流量因数对关闭响应时间影响程度最大,且也呈负相关,数值为-24%。[结论]研究结果不仅为甲醇电控喷油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相关领域类似系统优化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2025年05期 v.47;No.339 55-6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9K]
  • 基于多源时频特征融合对称点模式的船舶舵机故障诊断

    廖志强;梁观龙;刘乔;黄振德;宋雪玮;贾宝柱;

    [目的]针对船舶舵机结构复杂、故障形式多样且具有隐蔽性、单一信号源无法充分表征舵机系统状态特征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源时频特征融合对称点模式(SDP)的船舶舵机故障诊断方法。[方法]使用振动和电流信号监测船舶舵机状态,利用时频融合SDP方法将不同尺度的多源信号转换为二维图像。通过自适应优化算法寻找最优SDP参数,以放大舵机不同故障时图像之间的差异、增强故障特征,最后将图像输入到一种改进的SE-Res Net18网络进行故障诊断。[结果]通过船舶舵机数据试验验证表明,所提方法对船舶舵机故障诊断的准确率达到100%,证明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与单一数据源SDP转换方法进行对比表明,所提方法具有最高的舵机故障诊断准确率,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卓越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舵机故障诊断提供一种高效可行的诊断方法。

    2025年05期 v.47;No.339 6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9K]
  • 不同冲击靶距矩阵肋双层壁单元的协同冷却性能

    李邢伟;李杰;俞滨烨;王傲;卜诗;

    [目的]为了研究涡轮叶片双层壁结构中靶距对双层壁冷却效果的影响,开展不同冲击靶距下的矩阵肋双层壁单元的协同冷却性能研究。[方法]采用矩阵结构引导外腔多孔射流冲击,提升靶面的传热效率和整体热效率。建立双气路的试验装置测量冲击靶面的传热,并采用已验证的湍流模型SST k-ω进行数值模拟,对比靶面在5种距径比(靶距与射流孔直径的比值)下的传热情况。[结果]研究表明:当靶距较短时,靶面上能产生更强的热传递;受射流腔中冲击引发的二次涡流的影响,当距径比为3.75时,整体传热水平达到最高,但此时摩擦因数比增大导致压力损失增大,进而使综合热效率下降,不及距径比为2.50时的靶距。矩阵结构在双层壁单元中具有显著优势,能使内外腔之间产生一种高效的协同冷却,提升靶面的传热效果;同时,能产生良好的纵向涡阵列,提升射流动量和克服横流的能力。[结论]研究成果可供船舶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双层壁的冷却设计优化参考。

    2025年05期 v.47;No.339 7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49K]

船舶电气、探通导设备及自动控制

  •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无人艇自主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何世全;赵东;王蕊;田鑫;王鑫;

    [目的]为了解决在环境复杂的港口或全球定位系统(GPS)信号不佳的水域中无人艇自主导航避障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无人艇自主导航系统。[方法]利用三维激光雷达采集周围环境的点云信息和惯性测量单元(IMU)提供无人艇的位姿信息,结合同时定位与建图(SLAM)算法生成三维点云地图。由于点云地图中的数据量大且杂乱,不能用于路径规划,将点云地图转换为三维体素地图。在路径规划算法中引入船舶数学模型,结合改进localplanner算法进行导航、避障以及运动控制,开展了相关仿真与实船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在没有GPS信号或周边环境复杂的港口和水域,提出的无人艇自主导航系统能完成无人艇的自主导航以及避障任务。[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无人艇自主导航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47;No.339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 船联网全要素信息体系架构与发展趋势

    宋蒙恩;牟锐;张迪;谢泽;胡青;

    [目的]为了提高航运效率,使船舶航行更安全、更智能,针对航运发展现状,[方法]从数据感知、数据传输和数据应用等3个方面对船联网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全要素信息智能船联网体系架构。该架构对船舶、岸站和海洋环境等对象进行智能感知,并通过通信网络将感知的信息传输给应用平台,为多方用户提供服务。[结果]通过对船联网体系架构进行分层管理,详细剖析每个层次的组成和功能,总结当前船联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船联网的发展趋势,为更深层次的船联网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结论]该船联网架构的提出有助于相关方明确船端、岸端和环境的感知内容,船-船、船-岸、船-人、船-货和船-卫星等网络通信对象,以及船联网的应用需求,提升船舶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2025年05期 v.47;No.339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船舶材料、制造工艺与管理

  • T梁焊接的直线度评估及考虑热应变补偿的控制研究

    郭胜;杨世博;王江超;孙建志;邓琳;刘建峰;

    [目的] T梁构件的直线度直接影响船体分段后续的装配精度及建造效率,须采用先进的建造工艺进行精确控制。[方法]基于T梁制作试验和纵向收缩力概念,分别采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弹性有限元法及理论分析法,预测T梁构件的焊接纵向弯曲变形;在T梁腹板的合适位置进行热应变补偿控制T梁的焊接弯曲变形。[结果]结果表明:瞬态热-弹-塑性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吻合良好,基于焊接纵向收缩力的弹性有限元法及理论分析法的计算结果兼顾计算效率及求解精度;优化参数的热应变补偿工艺可有效控制T梁建造过程中的直线度。[结论]研究结果可为T梁构件直线度的快速预测以及施加热应变补偿工艺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025年05期 v.47;No.339 10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8K]
  • 沿海地区船舶产业政策数字化转型特征量化评估

    吴洁;崔琬清;

    [目的]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是我国船舶制造业的转型重点。而船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支持。[方法]研究采集2010—2022年沿海11省市颁布的79份船舶产业政策文本构建语料库,采用文本挖掘与政策建模一致性(PMC)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数字化转型维度”“政策客体”“政策措施”等9个主题维度,建立包含9个一级变量和34个二级变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通过指标体系,评价了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上海市等4个省市6个政策文件,得到了2个完美等级、3个优秀等级、1个可接受等级的政策。[结论]各省船舶产业政策目标侧重不同:山东聚焦绿色转型与产业链协同,江苏强化供应链自主与技术创新,浙江推进数字化协同制造,上海突破关键技术并提升国际竞争力。政策工具应用差异显著:浙江以供给型为主,山东结合供给与需求型,江苏侧重供给与环境型,上海则偏重环境型政策工具。上述结果为差异化优化区域船舶产业政策提供了量化依据。

    2025年05期 v.47;No.339 11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海洋工程

  • “双碳”战略背景下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发展

    杨淑涵;蔡鹏;

    [目的]为了研究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发展路径,以期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方法]对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内涵和我国的发展需求进行分析,并从产业规模、产业布局和技术进展等方面阐述我国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国际上促进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的典型经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存在缺乏顶层规划、国家投入不足、配套政策不完善和海上试验场建设不足等问题。[结论]针对这些不足,从顶层规划布局、政府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激励措施等4个方面提出建议,可促进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发展。

    2025年05期 v.47;No.339 123-13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 基于反步控制的潮流发电机调速方法

    王世明;陶磊;吴宏东;王泽坤;

    [目的]为提升低流速工况下潮流发电机的转速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反步控制的潮流发电机调速方法。[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反步控制器进行参数调整,调节反步误差系数,使潮流能发电调速系统快速无超调响应,并给出最佳反步误差系数,通过正弦波流速信号验证反步控制器调速方案的响应性能。[结果]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反步控制输入的虚拟控制律函数在满足李雅普诺夫渐近稳定定律时能保证电流内环和转速外环控制器稳定,且潮流能发电反步调速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反步控制调速方法能适应低速正弦波流速工况。[结论]研究结果可供低流速工况下的潮流发电机控制器设计及控制参数设定参考。

    2025年05期 v.47;No.339 13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7K]
  • 基于简易传感系统的海上升压站结构参数识别

    班鑫磊;武晓东;徐康乾;

    [目的]为了精确识别海上升压站在复杂海洋环境中的结构损伤状态,并优化其传感系统设计,从而降低系统复杂度与监测成本,[方法]建立海上升压站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将地震荷载作为激励,获取升压站上部模块顶层和底层梁柱8个结点处的加速度响应时程;基于该部分简易传感系统的监测数据,采用随机子空间法和频域分解法分别对结构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并与有限元模型的模态参数进行对比,实现对海上升压站结构的健康监测。[结果]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与基于大量数据的传统监测系统相比,在结构输入未知的情况下,所提出的简易传感系统具有可行性和准确性,可用于损伤前后结构模态参数的识别。[结论]研究结果为海上升压站的结构健康监测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监测系统,有助于保障海上风电场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025年05期 v.47;No.339 139-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8K]
  • 浮托安装动态载荷转移过程试验研究

    袁梦;孙铭远;房煦凯;郭孝先;

    [目的]浮托安装方法目前在大型海洋平台海上安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浮托系统进行充分研究,对平台海上安装的设计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浮托系统的载荷转移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建立基于反馈调节控制逻辑的动态调节压载水系统,并在波浪水池中进行试验。设计桩腿对接单元(LMU)、甲板支撑单元(DSU)和护舷的试验模型,并模拟其非线性的刚度曲线。试验建立0、70%和100%载荷转移阶段的稳态模型和连续动态载荷转移模型,用以研究平稳和非平稳载荷转移过程。[结果]结果表明:在非平稳载荷转移过程中,LMU和DSU的最大动态响应发生在65%~90%的载荷转移区间。对于70%阶段的稳态模型,LMU之间的动态载荷特性与其平均静载荷之间的相关性弱,但其频域能量谱的形状和分布特征相似。针对LMU和DSU动态载荷与船体六自由度运动的相干性分析表明,与其他自由度运动相比,LMU和DSU载荷与船体的纵摇运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入射波波频范围内的相干函数处于0.8左右。[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浮托安装动态载荷转移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年05期 v.47;No.339 146-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3K]
  • 拖曳锚在海床中运动轨迹的显式表达

    孙雯;赵燕兵;连宇顺;陈晓东;

    [目的]快速并准确预测拖曳锚在海床中的运动轨迹,能够有效指导拖曳锚的安装及评估锚在海床中的承载力。[方法]基于拖曳锚嵌入深度与拖曳角之间的关系式,同时考虑运动方向的影响,结合锚在运动过程中的角度关系及常微分关系,建立起拖曳锚运动轨迹的常微分方程,最终得到拖曳锚运动轨迹和锚板方位角的显式表达式。[结果]通过与已发表的成果进行对比发现,显式表达式与极限平衡法、小比尺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求得锚的嵌入深度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08B(B为锚板宽度)、0.06B和0.18B,最大偏差分别为0.16B、0.21B和0.35B;显式表达式与极限平衡法和数值模拟求得锚板方位角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63°和1.52°,最大偏差分别为4.59°和5.07°,证明了所推导表达式的有效性。[结论]研究成果可快速预测拖曳锚的运动轨迹和锚板方位角,能够为拖曳锚的安装作业及承载力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2025年05期 v.47;No.339 157-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 单柱复合筒型基础沉贯吸力预测及工程案例分析

    肖瑶瑶;张凡;倪常健;庞雅博;齐欣;张浦阳;

    [目的]为了保障海上风电单柱复合筒型基础顺利沉贯,[方法]通过开展其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沉贯过程的研究,分析筒型基础下放时的渗流特性机理,研究筒内渗流场分布规律,同时结合实际工程中已成功安装的基础沉贯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推导出修正后的沉贯阻力预测公式,该公式充分考虑了不同地质条件和渗流特性对沉贯阻力的影响。[结论]将预测公式与实际工程数据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公式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沉贯阻力,为海上风电单柱复合筒型基础的沉贯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2025年05期 v.47;No.339 163-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 深远海养殖装备与技术专题

    <正>在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海水养殖向深远海探索的海洋发展新模式,深远海养殖正逐步成为服务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深远海养殖不仅在经济上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还在区域合作、维护海洋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年05期 v.47;No.339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 船舶建筑美学分析

    蒋励;

    <正>0引言船舶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其历史已经超过千年,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旅游业及造船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船舶的要求也逐渐提升,除了应有的功能以外还增加了美学的要求。船舶建筑美学是船舶设计领域的一个独特分支,融合了工程、艺术和文化,旨在创造既功能强大又视觉上吸引人的船舶结构。船舶美学的分析与探讨不仅限于外观设计,还涉及内部布局、材料选择、色彩搭配和整体风格统一等,旨在提升船舶的用户体验和文化价值。

    2025年05期 v.47;No.339 170-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船舶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左伟平;蒋丽英;

    <正>0引言船舶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对于船舶的运行而言十分重要。为了确保船舶的正常运行,需要实时掌握船舶的相关设备运行情况,如果有故障发生,则可及时预警处理,避免故障发生,威胁航行安全。此外,如果能及时检测到船舶设备的问题,及时进行维修,保障船舶的顺利出航,既能降低维修成本,又能提高运营效率。物联网指的是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搜集各种所需信息,并将其通过一定的通信技术接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的泛在连接,从而对物体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技术。目前,物联网技术应用广泛,在智能船舶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中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025年05期 v.47;No.339 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 基于多支持向量机的船舶航迹预测研究

    赵仓梅;郭攀;

    <正>0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海上运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成为关注焦点,船舶航迹预测作为关键技术,能提前掌握船舶动态,对预防碰撞事故、优化航线规划意义重大。多支持向量机(Multi-Support Vector Machine, MSVM)凭借出色的学习能力和泛化性能,为船舶航迹预测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基于多支持向量机展开船舶航迹预测研究,详细阐述多支持向量机原理,分析其在船舶航迹预测中的优势,通过试验验证模型有效性,为提升船舶航行的安全性与效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2025年05期 v.47;No.339 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 下载本期数据